0.案例引读
-农民合作社“活起来”的条件是什么?
-农民合作社如何用好政社合作的价值倍增效益?
1.项目概况
为了帮助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15个深度贫困村的2000户贫困农户实现增收脱贫,自觉践行循环农业生产,改善公共环境卫生,保护生态环境,提高健康生活水平,香港小母牛 于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,开展了“香港小母牛云南施甸养牛产业扶贫项目。该项目共投入扶贫资金1615.2153万元,其中香港小母牛投入1015.2153万元,施甸县政府投入600万元(用于支持农户养牛产业发展),为期四年(本项目的项目周期为2018年4月—2021年12月),效果明显:香港小母牛帮助农户引进优质肉牛品种,提供养殖技术服务,增加了农户个体经济收益。当个体受益增加后,村民有了扩大规模的需求,香港小母牛便帮助农户成立合作社,通过集体发展的方式,在提升个体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。
2.案例价值
虽然农民合作社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渠道,但绝大多数都是名存实亡,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,其直接原因便是农民不愿参与或参与后与合作社发生冲突。不过,在香港小母牛云南项目培育的合作社中,却呈现另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:农民不仅积极参与,而且合作顺畅,当地农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8583元增至2020年的11555元,施甸县太平镇(18个行政村,其中15个为深度贫困村)2020年顺利实现整镇脱贫摘帽。香港小母牛是如何做到的?下面几个要点揭示了其中的原因:
第一,要让农民合作社“活起来”,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条件:一是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必须有增加农户个体收益的能力,其中的关键不仅包括产业营收计划确实有增收空间,而且要让农户自己决定、承担主体责任地位。二是农户参与合作社一定要比不参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,否则农户更愿意选择自主经营。
第二,政社合作的价值倍增效益可对合作社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。这里强调政社合作,并非因为“政治正确”,而是因为政府、社会和当地农户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资源,将他们整合到一起将产生“1+1>2”的效果,大大提升合作社发展的效率和效力。
第三,经济目标实现后,合作社还可以适时将社会目标作为自己的衍生功能,比如社区志愿服务、邻里矛盾化解、社区环境改善等。
3.案例形成
案例关联机构:香港小母牛北京代表处
案例关联项目:香港小母牛云南施甸养牛产业扶贫项目
案例首轮作者:高亚惠/安琪
案例写作支持:赵小平